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小厂能干大事业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1-08-01 【字号:

——————西安经开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走笔
来源: 西安日报

    “小厂要有大视野、大志向,小厂也能干大事业,能让职工生活得更幸福。我们需要更多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这是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方向,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一条途径。”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西安经开区视察西安凤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时勉励企业员工的讲话,至今仍令企业全员倍感亲切、备受鼓舞。
    凤城精密,这个只有300名员工的小企业,短短6年时间,一跃成为我国工艺唯一的高档滚珠丝杠生产供应商,用他们的技术和工艺“塑造”着驱动中国制造的“精密之心”。在西安经开区着力构建的“产业生态”中,除了BP、ABB、博世、蒂森克虏伯等一大批世界500强和中国兵器、中航工业、中国北车、中国电子等大型央企投资的项目外,像凤城精密这样规模不大、定位精准、科技领先的中小型企业还有很多。这些“蚂蚁雄兵”并不为人熟知,但却依靠自主创新,在产业发展的细分领域勇于打破国际垄断,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综合实力提升和经济转型升级办成了一个又一个“大事情”。
    锻造核心竞争力的“蚂蚁雄兵”
    以加快西安工业化进程为己任的西安经开区,近年来不仅致力于战略性龙头企业和项目的引进培育,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是势头强劲、引人侧目。2011年,在国家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标准的情况下,经开区500余家中小型工业企业中,达到规模以上标准的数量仍有100余家,主要都分布在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1—6月,经开区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1.7亿元。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背景下,这些中小企业尽管同样遭遇能源、原材料、人力、资金等多种因素的瓶颈制约,但却表现出超强的适应能力,增长速度高达4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4%,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这个西部规模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里,如果把大型企业看作发展基石,那么,中小企业就是我们在转型升级中锻造核心竞争力的‘蚂蚁雄兵’。”在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郭学民看来,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机制体制更灵活,市场应对更迅速,危机处置更多样,转型升级更迅捷。
    郭的这一判断在企业发展中得到直接印证。当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来临时,西部超导公司生产的超导线材订单一度大幅减少。为此,该企业及时调整产业方向,积极拓展国内市场,还“危”中寻“机”,利用危机给国外同行带来的不利因素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反而在危机中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无竞争”的蓝海战略使企业产值、利润自建厂以来始终快速稳健增长。
    近年来,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成长,今年上半年实现总产值91.5亿元,同比增长53.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再次提高到22.2%,使经开区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靓丽业绩的完成,几乎全部来自清一色的中小企业。
    “很多中小企业尽管规模不大、知名度并不高,但与大企业相比,他们的竞争力毫不逊色,在自己的小领域里往往处于领先地位,我们把他们称为‘小河里的大鱼’。”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贾生林介绍说,“天力金属、西部钛业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新材料企业,已将经开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钛合金材料生产基地;在金风科技、捷力电子、盾安电气的带动下,经开区已成为全省风电装备产业聚集区;出口加工区里的西航莱特、商泰机械等企业不断承接国内外“大飞机”关键零部件生产合同,还吸引了蒂森克虏伯、赛峰、艾维欧等世界500强企业进入产业链条,使经开区成为国内最具规模和特色的航空产品国际转包生产基地。”
    创新为王 小企业创造“大市场”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这一论断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界人士的认可。在美国,每年半数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在德国、瑞典等工业发达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依靠强有力的自主创新,涌现出大批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成为产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在西安经开区,瞄准市场空白,锁定核心环节,大胆自主创新,成为众多中小企业拓展市场甚至与国际巨头共舞的“利器”。这些企业中,有的原本就有着深厚的“科研”背景,如天力金属、启源装备,都由科研机构转制而来;有的与科研“沾亲带故”,如西部超导、西部钛业、彩晶光电,都是由科研机构依托科研团队和成果,按照现代公司制度创立;有的是“市场+科研”的结晶,如合容电气、中天科技;有的则是自主研发、自主创业的典范,如凤城精密、西安永华、超晶科技。无论哪种形式的企业,他们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都恪守着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市场导向、研发制胜、创新为王。
    西部超导的研发和创新基本锁定在“市场空白”领域。为了实现“做别人做不了”的蓝海战略,公司历年研发投入都占到销售收入的10%以上,2010年企业研发投入达5000万元。短短几年时间,公司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80项。新品研发已经成为公司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仅2010年新定型产品的产值就占到公司总产值的80%以上,2011年预计可实现产值8亿元。天力金属掌握的爆破焊接技术国内领先,公司先后自行开发了技术工艺创新的专利24项,基于这些专利,企业研制的多种层状金属复合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先后通过国内军标和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在我国金属复合材料领域一枝独秀。
在国内电网尚未确定特高压电网电容补偿技术规范的时候,合容电气公司把产品研发集中在特高压电网电容补偿领域,企业已拥有“大容量并联电容器防爆炸理论”等三大知识产权、“壳内绝对压力补偿办法”等五项国家专利、66kv大容量集合式并联电容器等十一项国家级重大新产品,公司研制的串联补偿交流融冰装置在国家电网一次试投运成功,创造出容量最大、额定电流最大、融冰距离最长的世界纪录。面对国内片式LC滤波器的技术空白,中天科技公司利用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LC滤波器材料制备研发成果,长期以来致力于片式滤波器产品的产业化,通过吸收、消化、再创新,形成了拥有100%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和年产5.6亿只片式LC滤波器的生产线。
    截止2010年,经开区已有15家中小企业被分别认定为国家及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9家企业的21个项目被认定为省级新产品项目;31家企业的76个项目获批市级技术创新项目;共获省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国际视野 小企业不乏大志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企业生产专业协作、全球分工的格局已然形成。在经开区,多家企业不仅以其掌握的核心技术打破了细分领域的国际垄断,更以精准定位、周密贴合的营销理念,瞄准国际市场,为“中国创造”在世界舞台上重笔添彩。西部超导公司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简称ITER)计划”方向明确而实施步骤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就以超前的眼光和胆识把参与ITER计划作为企业的目标。八年努力,企业产品不仅开创我国国际化、专业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材料产业化先河,更以领先的技术和质量赢得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组织的好评认可,为这个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科技合作计划注入了“西安元素”。
作者:佚名
摄影: